不過他是個明事理的人,至少不會像有些少數激動分子,會提到臺灣跟中國的關係;他也很能夠明瞭為甚麼我們(至少我)寧可親日、也不親中、甚至我們會自己強調說我們是臺灣人;更不會自我矛盾地一面說中臺關係、而自己其實已經拿到其他國籍或居留權。
當然這一晚又是個很沒趣的夜課,無誤。(攤手)
週二的課程實到人數四名,然後越南籍的阿姊,就告訴我說:她不喜翻現任的代課老師,讓她上課的時候感到壓力很大,反倒是週一的老師比較沒有什麼壓力,是很輕鬆地學習。我就回答她說:其實我也是比較喜歡前一任的老師,也是因為那位老師,我才想說留下來學習的,但是居然中途換老師,所以有一陣子(大概有三堂左右)我在樓下看版看到她的名字,我就直接走去 city library 或回家了。
『然後她就告訴我說:她曾經在這裡上Certificate III in ESL的課程,當時的老師很棒,讓她收獲很多、學習滿滿,但是這次她回來上Certificate IV in ESL的這堂課程,讓她覺得不快樂、沒有辦法enjoying的感覺。
她也提到現任的代課老師並不是本地人之類的,然後教法不好,還是C III的老師好、不但是本地人外、還是個素食主義者,父子倆的教學常常讓課堂都有20個學生。』
我想,我懂她的感覺。因為我可以感受到老師對我們這兩個亞洲人與旁邊那兩位俄籍女士有明顯的差別待遇;雖然有可能是因為我自己翹到三堂課,然後她們已經有一些默契在、所以導致我有這樣的感覺,也是不無可能。所以再觀察吧。
上過這位老師總共三堂課~包含昨晚,有感受到她帶有些忿忿不平的心態,且這三堂課的內容都有提到“移民”這個關鍵字的時候,她有明顯的情緒起伏。看來她應該有一些不太好的經驗在她到澳洲的時候~1970的那個年代到底澳洲發生甚麼事情呢?讓她耿耿於懷至今。我想下週二的課堂,就會知曉了。
發光的Eureka |
如果是多年前的我,要學英文,也會覺得一定要跟母語就是英文的人學習;但後來我發現,其實也有些第二(以上)講英文的人,反而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很容易可以找到盲點、或者是共鳴——像之前那位(原教星期二)老師Ceyhan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昨晚也有跟阿葛提到說:『就算是名師,也不見得100%的人都可以接受他教學的方式,反之也是。』且就算是本地人也是會有口音、發音不是那麼的正確啊,所以很高興已經跳脫那個迷思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